<listing id="jrhjz"></listing>

    <dl id="jrhjz"><ol id="jrhjz"><thead id="jrhjz"></thead></ol></dl>
    <pre id="jrhjz"><ins id="jrhjz"><thead id="jrhjz"></thead></ins></pre>
        <nobr id="jrhjz"><ins id="jrhjz"></ins></nobr>

          <em id="jrhjz"><p id="jrhjz"></p></em>

                <rp id="jrhjz"></rp>

                  <i id="jrhjz"></i>

                  <rp id="jrhjz"><i id="jrhjz"></i></rp>

                    <th id="jrhjz"><output id="jrhjz"></output></th>

                      所在位置: 首頁> 技術文章> 其它>

                      污泥處理系統培訓手冊2

                      日期:2023-09-30 11:31
                      瀏覽次數:463
                      摘要: 目錄 1.基礎知識 PAGEREF _Toc22760 \h 1 1.1污水處理基礎知識 PAGEREF _Toc17084 \h 1 1.1.1廢水的處理方法 PAGEREF _Toc21254 \h 1 1.1.2廢水的預處理 PAGEREF _Toc20681 \h 1 1.1.3污水的處理級別 PAGEREF _Toc17358 \h 1 1.1.4排水水質等級 PAGEREF _Toc32065 \h 1 1.2基本常用術語、名詞 PAGEREF _Toc21266 \h 2 2.水質、水量及排水標準狀況 PAGEREF _Toc24085 \h 3 2.1.處理水量 PAGEREF _Toc7893 \h 4 2.2.污水設計進出水水質 PAGEREF _Toc25...

                      目錄

                      1.基礎知識 PAGEREF _Toc22760 \h 1

                      1.1污水處理基礎知識 PAGEREF _Toc17084 \h 1

                      1.1.1廢水的處理方法 PAGEREF _Toc21254 \h 1

                      1.1.2廢水的預處理 PAGEREF _Toc20681 \h 1

                      1.1.3污水的處理級別 PAGEREF _Toc17358 \h 1

                      1.1.4排水水質等級 PAGEREF _Toc32065 \h 1

                      1.2基本常用術語、名詞 PAGEREF _Toc21266 \h 2

                      2.水質、水量及排水標準狀況 PAGEREF _Toc24085 \h 3

                      2.1.處理水量 PAGEREF _Toc7893 \h 4

                      2.2.污水設計進出水水質 PAGEREF _Toc25006 \h 4

                      3.工藝流程圖 PAGEREF _Toc19081 \h 5

                      4.流程簡介 PAGEREF _Toc31156 \h 5

                      4.1 格柵 PAGEREF _Toc29998 \h 5

                      4.2 調節均質 PAGEREF _Toc21818 \h 6

                      4.3 一次沉淀 PAGEREF _Toc13656 \h 6

                      4.4 水解酸化 PAGEREF _Toc27946 \h 7

                      4.5 厭氧反應 PAGEREF _Toc29283 \h 7

                      4.6 好氧反應 PAGEREF _Toc32030 \h 10

                      4.7 二次沉淀 PAGEREF _Toc27750 \h 11

                      4.8 污泥處理 PAGEREF _Toc5141 \h 11

                      5.1厭氧反應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 PAGEREF _Toc4259 \h 12

                      5.2.好氧反應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 PAGEREF _Toc921 \h 13

                      5.3設備存在問題解決辦法 PAGEREF _Toc26242 \h 15

                      螺桿泵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PAGEREF _Toc26967 \h 15

                      潛污泵故障及排除方法 PAGEREF _Toc347 \h 17


                      4.流程簡介

                       

                      本污水處理系統處理流程包含兩部分: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

                      污水處理主要的工藝環節大致包括:格柵、調節均質、一次沉淀、水解酸化、厭氧反應、好氧反應、二次沉淀、達標出水。

                      因企業目前生產為植物提純藥品,不含油脂類物質,前端預處理不需要進行除油處理設計。

                      4.1 格柵

                      生產線污水經過排放管路自流進入格柵井進行過濾。

                      廠區生活污水經過管路從化糞池引入格柵井,并入生產污水一同過濾后進入污水處理系統統一處理。

                      格柵井內設人工格柵,主要作用是截留污水中的大塊懸浮物和漂浮物,以保證整個系統機械設備的**性。

                      格柵至少每周清理一次。

                      4.2 調節均質

                      格柵井出水自流進入提升井。

                      提升井用于收集格柵井出水。

                      提升井內污水經提升泵提升進入調節池。

                      調節池的主要作用有三點:一是調節水量,緩沖生產線排水峰量,為后續污水處理系統提供穩定的運行條件;二是考慮到生產線排水所含的污染物濃度因時序不同存在差異,均衡進入后續污水處理系統的污水水質;三是制藥污水的原水pH值波動較大,可在調節池內設pH監控、調節設備,以穩定污水的pH值,減少對后續生化反應中微生物的影響。四是調節池曝氣可以去除部分COD,為后續處理減輕壓力。

                      4.3 一次沉淀

                      調節池出水自流進入初沉池。

                      初沉池用于沉淀格柵未能截留的大部分較小的懸浮物在初沉池中沉淀形成污泥,達到與污水分離的目的。根據水質情況,懸浮物主要是未經格柵過濾掉的可沉淀顆粒狀物質,比重一般都大于1的,在沉淀階段選用豎流式沉淀池,較適用于該類顆粒狀物質的沉淀,并可起到有效的作用。

                      對于懸浮物的去除也可選用溶氣氣浮,溶氣氣浮主要適用于比重接近于1處于懸浮狀的物質,使用溶氣帶起懸浮物浮上液面,利用刮渣設備進行刮除,根據水質情況,選用氣浮對污水中顆粒物的去除較差,該方案設計不予采用。

                      初沉池至少每天排泥2次,視具體情況增加排泥次數。保證初沉池沒有大量污泥隨水流入集水池,保證后續工藝的**運行。

                      4.4 水解酸化

                      初沉池出水自流進入集水池

                      集水池用于收集初沉池出水。

                      集水池內污水經提升泵提升進入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生物處理工藝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這種工藝摒棄了厭氧消化過程中對環境條件要求嚴格,且降解速度較慢的甲烷發酵階段,將系統控制在缺氧狀態下的水解酸化階段。原理是通過水解菌、產酸菌釋放的酶促使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發生生物催化反應,具體表現為斷鏈和水溶。微生物則利用水溶性底物完成胞內生化反應,同時排出各種有機酸。

                      因此水解酸化過程廢水中易降解有機物質減少較少,而一些難降解大分子物質被轉化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質(如:有機酸)。從而使廢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因此,后續的厭氧生物處理可在較短的水力停留時間內達到較高的COD去除率。同時,水解反應也能降低一部分COD(約10%~20%)。


                      4.5 厭氧反應

                      水解酸化池內污水經配水系統均勻配水后自流進入UASB反應池。

                      UASB反應池共分三組,并聯運行。

                      厭氧生物處理作為利用厭氧性微生物的代謝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條件下,以被還原有機物作為受氫體,同時產生有能源價值的甲烷氣體。厭氧生物處理法不僅適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進水BOD*高濃度可達數萬毫克每升,也可適用于低濃度有機廢水,如城市污水等。

                      厭氧生物處理過程能耗低;有機容積負荷高,一般為5~10kgCOD/m3.d;剩余污泥量少;***對營養需求低、耐毒性強、可降解的有機物分子量高;耐沖擊負荷能力強;產出的沼氣是一種清潔能源。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Bed)工藝由于具有厭氧過濾及厭氧活性污泥法的雙重特點,作為能夠將污水中的污染物轉化成再生清潔能源——沼氣的一項技術。對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適應性也強,且其結構、運行操作維護管理相對簡單,造價也相對較低,技術已經成熟,正日益受到污水處理業界的重視,得到廣泛的歡迎和應用。

                      UASB由污泥反應區、氣液固三相分離器(包括沉淀區)和氣室三部分組成。在底部反應區內存留大量厭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層。要處理的污水從厭氧污泥床底部流入與污泥層中污泥進行混合接觸,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把它轉化為沼氣。沼氣以微小氣泡形式不斷放出,微小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合并,逐漸形成較大的氣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氣的攪動形成一個污泥濃度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進入三相分離器,沼氣碰到分離器下部的反射板時,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過水層進入氣室,集中在氣室沼氣,用導管導出,固液混合液經過反射進入三相分離器的沉淀區,污水中的污泥發生絮凝,顆粒逐漸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沿著斜壁滑回厭氧反應區內,使反應區內積累大量的污泥,與污泥分離后的處理出水從沉淀區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疽笥校?/span>


                      為污泥絮凝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學和力學條件,使厭氧污泥獲得并保持良好的沉淀性能;

                      良好的污泥床??尚纬梢环N相當穩定的生物相,保持特定的微生態環境,能抵抗較強的擾動力,較大的絮體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從而提高設備內的污泥濃度;

                      通過在污泥床設備內設置一個沉淀區,使污泥細顆粒在沉淀區的污泥層內進一步絮凝和沉淀,然后回流入污泥床內。

                      UASB的主要優點是:

                      UASB內污泥濃度高,平均污泥濃度為20~40gVSS/1;

                      有機負荷高,水力停留時間短,采用中溫發酵時,容積負荷一般為5~10kgCOD/m3.d左右;

                      無混合攪拌設備,靠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沼氣的上升運動,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處于懸浮狀態,對下部的污泥層也有一定程度的攪動;

                      污泥床不填載體,節省造價及避免因填料發生堵賽問題;

                      UASB內設三相分離器,通常不設沉淀池,被沉淀區分離出來的污泥重新回到污泥床反應區內,通??梢圆辉O污泥回流設備;

                      UASB在冬季低溫運行情況下,池內增設蒸氣管道,利用鍋爐蒸氣余熱對系統進行加溫,以保證良好的運行環境。

                      系統產生甲烷氣體可引入鍋爐房進行留用。

                      4.6 好氧反應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并使池體內污水處于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與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

                      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風曝氣供給,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會因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產生的氣體及曝氣形成的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的脫落,并促進新生物膜的生長,此時,脫落的生物膜將隨出水流出池外。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具有以下特點:

                      由于填料比表面積大,池內充氧條件良好,池內單位容積的生物固體量較高,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

                      由于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生物固體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對水質水量的驟變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簡便。

                      氧化池常見問題主要從污泥的性狀進行觀察和分析,下附污泥性狀觀察及分析表。

                      4.7 二次沉淀

                      生物接觸氧化池出水自流進入二沉池。

                      生物接觸氧化池流失的部分微生物在二沉池中沉淀形成生化污泥,達到與污水分離的目的。

                      二沉池內設污泥回流泵,污泥定量回流至生物接觸氧化池內,以調節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的微生物量。

                      二沉池出水自流進入清水池,達標排放。

                      4.8 污泥處理

                      污水處理系統中產生的污泥分兩類:物化污泥和生化污泥。

                      由于生物接觸氧化法產生的剩余不多,加上部分剩余污泥被回流至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用于調節生物量,因此污泥處理系統處理的污泥主要以物化污泥為主,

                      初沉池沉淀的物化污泥重力流自流進入污泥池。經污泥提升泵提升進入板框壓濾機壓濾處理。處理后的污泥外運。壓濾機壓濾出水排入調節池。

                      二沉池沉淀的生化污泥中回流后剩余的部分重力流自流進入污泥。與初沉池的物化污泥混合后,進入后續污泥處理系統統一處理。


                      滬公網安備 31011502007564號

                      久久99精品久久

                          <listing id="jrhjz"></listing>

                        <dl id="jrhjz"><ol id="jrhjz"><thead id="jrhjz"></thead></ol></dl>
                        <pre id="jrhjz"><ins id="jrhjz"><thead id="jrhjz"></thead></ins></pre>
                            <nobr id="jrhjz"><ins id="jrhjz"></ins></nobr>

                              <em id="jrhjz"><p id="jrhjz"></p></em>

                                    <rp id="jrhjz"></rp>

                                      <i id="jrhjz"></i>

                                      <rp id="jrhjz"><i id="jrhjz"></i></rp>

                                        <th id="jrhjz"><output id="jrhjz"></output></th>